****郭立平教授团队关于不同H/He比例对CLAM钢中辐照缺陷和辐照硬化的影响研究论文Effect of irradiation with varying H/He ratio on defect clusters and hardening in CLAM steel于2025年1月30日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1016 (2025) 178935在线发表。
在研究聚变堆材料的辐照损伤和嬗变氢氦之间的协同效应时,不同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存在不一致:三束离子辐照产生的肿胀并不总是比双束辐照更高,且H在某些情况下增加气泡数密度,在另外的情况下则增大气泡尺寸。这些结果的不一致性,一方面是由于材料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差异,另一方面源于实验条件的不同,比如辐照温度、损伤速率、H/He比率及浓度值不同,以及块状样品与薄膜样品(有表面效应)的不同。在前期RAFM钢中氢氦协同效应研究的基础上,本工作研究H/He比率对辐照缺陷和辐照硬化的影响。
离子辐照实验是在郭立平教授团队建立的[**武汉大学三束辐照装置**](<https://jszy.whu.edu.cn/guoliping/zh_CN/zdylm/1558651/list/index.htm>)([*Nucl. Inst. and Methods in Phys. Res., A 1040 (2022) 167202](<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abs/pii/S0168900222005617>)* )上完成的。对CLAM钢块状样品进行辐照,辐照时只改变H的浓度,其他条件保持相同,包括相同的辐照温度450℃、He浓度11appm/dpa、Fe离子辐照损伤剂量11dpa和损伤剂量率2.03ⅹ10-4dpa/s。通过改变H的浓度,获得H/He的比率分别为0、0.4、4和40的辐照样品。然后进行纳米压痕测试和制作TEM样品并进行TEM观察。实验结果表明,辐照缺陷与H浓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:H的浓度显著影响位错环的尺寸分布和数密度,以及气泡、肿胀和辐照硬化。随着H浓度升高,位错环的数密度增加,平均尺寸略有增加,辐照硬化率上升。在达到本实验的最高值440appm/dpa即H/He=40时,肿胀最显著,但硬化率下降。
我们分别从H与He、空位、空位团及位错等缺陷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i-v复合等方面进行了阐释。我们认为H在不同浓度水平下的作用机制存在着差异,这种差异与H的存在状态有关,并提出当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H原子形式存在于He气泡表面,而当氢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,H2 分子可能开始在气泡内部形成,并通过loop-punching机制促进位错环和气泡的生长。Fe基合金中He气泡内部可能有H2分子形成的这一设想有待于实验验证。
本论文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尹泽鹏,共同通讯作者武汉大学郭立平教授和北京大学陈一恒博士。本文工作得到了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课题(批准号2022YFE03110003)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批准号 11975170) 的资助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allcom.2025.178935
免费获取(2025.3.25前有效):https://authors.elsevier.com/a/1kYUD3IWkcI9~3
[返回上页](<https://ambitious-smile-710.notion.site/18effeab09138070a3decb4a7ce282d7>)